国际译联副主席:中国翻译人才供需失衡

 新闻资讯     |      2021-01-16 18:45

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需要与世界接轨,日益繁荣的文化产业需要与世界交流,越来越多的求新求变的中国人需要了解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这一切都要通过翻译来实现,翻译处在跨文化交流的前沿。如此庞大的市场,如此重要的角色,中国目前翻译人才的现状如何?能否满足市场的需要?
 
不久前有资料显示,全国目前职业翻译4万多人,相关从业人员超过50万人,专业翻译公司3000多家,但能够胜任翻译工作的合格人才缺口高达90%。市场上高水平的翻译大约只占总数的5%。翻译能力的薄弱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和对外交往中几个急需解决和必须面对的问题之一。特别是真正合格的高级中译英定稿人才不足百人,严重缺少中译英高级人才,将导致文化上的“逆差”。
 
全球化进程导致了翻译量和翻译人才需求的剧增。过去不需要翻译的地方,现在需要,过去不需要翻译的东西,现在需要,特别是中国的快速发展需要把大量的材料译成外文。把母语翻译成外文,难度大,这是国际公认的。中译外人士难求已经是中国各行各业共同面临的突出难题。
 
社会上有人说,中国现在会外语的人那么多,怎么会缺翻译呢?是的, 与10年前相比,会外语的人的确多多了,但社会需要翻译的量也大多了。从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到企业间的贸易往来,还有各地的涉外饭店、旅游景点等等,到处都需要翻译。需求的增长远远超过供给。特别是高层次的中外交流,更需要真正专业化的翻译,而专业化翻译人才中最缺的就是具有中译外定稿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这个问题不是三两年可以解决的。
 
国务院学位办在已经开展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15所高校基础上,将增加新的院校,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翻译人才。这就意味着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更好的高素质、适用型翻译人才从学校毕业走向社会。
 
社会上有一种比较肤浅的认识,认为会外语就能翻译,这是一种误解,这种误解不消除,就永远不会真正认识到专业翻译的价值所在。从政府部门到企业,再到社会各阶层的人,都需要提高对翻译作用的认识。如果大家形成了共识,认为这部分人才是不可或缺的,那么办法自然就有了。现在有些部门和单位就采取了特殊津贴的办法来设法留住翻译人才。另外,还有很多私企聘请翻译时充分考虑到待遇问题,因为他们知道翻译工作和企业未来的价值是联系在一起的。但这一切才刚刚起步。